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师风采 > 教就是教做人,育就是育心灵

教就是教做人,育就是育心灵

2023年10月17日 09:54:50 来源:网校空间 访问量:22

教就是教做人,育就是育心灵


        ——全国十佳班主任段惠民老师讲座

   著名哲学大师雅斯贝尔斯曾说过:“教育是灵魂的教育,而非知识和技能的堆积。教育就是要教学生自由地成为他自己。”

   在全国名师段惠民老师的心里,教育也是这样一项关乎灵魂的事业。他充满激情的讲座,向我们诠释了自己多年来的教育理念——教就是教做人,育就是育心灵。

自古以来,很多大师、名家都对教育下过定义。孔子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爱因斯坦说:“当你把学校所教的东西都忘记了,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可以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对于教育有不同的理解。段惠民老师对教育的理解就是“教就是教做人,育就是育心灵”。与此观点不谋而合的是,北京大学学者蒋梦麟先生曾说过:“教育有种种问题,究其极,有一中心问题,曰做人之道尔”。

   我们都知道,按照规律办事会事半功倍,而违背规律则会受到规律的惩罚。教育也不例外。教育也是有规律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违背了教育规律,也将会受到教育规律的惩罚。

   辽宁本溪一位百佳少年,因班主任怀疑其与同班男生有“恋爱关系”,而跳楼自杀。当事的学校领导和老师,为了少承担责任、推脱责任,逼着自杀小女孩同班的小男孩儿做伪证。小男孩不堪压力,回家之后,也服毒自杀。

   因为老师的不当言行,导致花季少女少男相继自杀,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哀。同时,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因言行不当,而导致弑师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浙江一名小学生,因害怕老师到家中家访告状,而谎称父母在山上劳作,将老师带至山上,并将老师推下山崖致死。

  悲剧不仅仅是当事老师和当事学生的悲剧,更是我们教育的悲剧和社会的悲剧。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呢?这是因为我们没有按照教育教学的规律来教育。那么,怎样才能按照教育规律来办教育呢?那就是要把德育放在首位,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少一些假大空的说教,而让孩子们多一些心理体验;少一些简单粗暴,而多一些细腻和思考。

要完成“以德育人,以德治教”首先要立德于身。教师只有立德于身,才有资格去教化、去熏陶学生。诚如爱因斯坦曾说的“学生尊敬老师的唯一途径,是教师的德和才”。如果老师不是德才兼备的,很难立德于学生的心灵。

对于立德于身,段老师用自己的实践和智慧,告诉我们:爱是基础,爱生智慧。只有真心地爱学生,才能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教育学生。当我们真心爱学生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孩子们之间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和这样那样的不足都是可爱的。当你真心爱学生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没有困难的工作。爱学生,就会想出教育学生的办法来;爱学生,就是爱自己,就会享受工作的乐趣和育人的幸福。

结合自己的理念,段老师用两个具体的案例,生动地演绎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无穷的激情和智慧。

案例一:化妆

有一年,我刚接一个班级,学生还没有认太准。一天早上,我起早到校。刚走进学校大门,就看见几个孩子边打篮球,边嬉闹着走向教学楼的玻璃大门。当我刚要喊住孩子们,以免他们不小心砸烂了教学楼门玻璃时,只听咣当一声,玻璃门已经被他们控制不住的篮球撞了个稀巴烂。

我看着他们像是自己班里的几个学生。于是,迅速跑进教室,问:“孩子们,有没有伤到你们?”看着墙角静静的篮球,孩子们一脸“无辜”地说:“段老师,您在说什么啊?什么伤到我们没有?”生怕伤到孩子们,我便又急切地问:“刚才你们拿篮球砸烂了教学楼门玻璃,伤到你们没有?”那几个孩子说:“老师,真不是我们。昨天篮球就放在那里,我们就没有动。”

   硬是没有一个人承认。正在这时,教导主任也走了进来。尽管孩子们砸烂玻璃时,被教导主任撞了个正着。但是,孩子们依然不承认是自己干的。

这时,我给教导主任使了个眼色。他接住了我递去的五十块钱,“主任,真不是我们班学生干的,我刚问过。要不这五十块钱您先拿着,把玻璃安上,等找到是谁干的了,这钱再还我。”

说完,教导主任就走了。我也像没事人一样走出了教室。

时隔20多天,我对砸碎玻璃事件只字不提,而只是对这几个孩子关爱有加。这并非是到此为止了,而是为了让他们获得一种心理体验。同时,我也在“谋划”着自己的教育策略。当我想好之后,我就上演了一场“化妆”的故事。

一天,我在办公室,扬起自己的大手,从地上抹了一把灰,在脸上一划拉,就为自己“化了一个妆”。然后,急匆匆地赶到教室:“同学们,今天的班会推迟半小时,段老师要去参加社区的一个会议。”说完转身就要走,这时听见班里一阵骚动,同学们说:“老师,您不能走。”有个聪明的小姑娘,给我递上了一面小镜子,意思是让我照一照自己的脸。我装作一脸惊讶地说:“哎呀,谢谢你们,谢谢你们。不是你们,段老师要丢大人了。”说完,擦了擦脸,就走出了教室。

在办公室过了大约半小时,我走进了教室。首先对孩子们表示了感谢,并随后说了一句很“弱智”的话:“人要是手上也能长只眼睛,能看见自己的脸就好了。”看似一句“玩笑”,也是我精心设计的。因为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聪明才智在于让孩子们把自己的教育意图当做自己的教育意图说出来,并加以实行。”经过我这么一说,同学们又开始了五花八门的讨论。看到同学们这么兴奋,我“随口”问了一句:“同学们,有什么启发?”有一个孩子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人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我朝这个同学竖起了大拇指。“那谁帮你指出了缺点,是不是应该感谢一下他?”我接着引导。“那大家可以相互指出错误,相互道谢。”我接着“诱导”。随着同学们的热烈讨论声,那个砸烂玻璃的同学,不好意思地举手说:“段老师,上次那个玻璃是我砸烂的……”

就这样,没有一声训斥,在对这个孩子进行教育的同时,我给全班同学也进行了一场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编辑:贾丽珍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岢岚西街实验小学 特此声明。